中性粒细胞偏低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,非常容易被病原体感染,而且自身也容易出现肿瘤。一旦中性粒细胞数量不足,出现偏低,就会出现很多疾病,如血液系统疾病,放射、辐射引起的疾病,严重的病毒、细菌感染等引起的疾病,都会使中性粒细胞偏低,对人体都会造成损伤。
中性粒细胞比例偏低,指的是在血常规检查中中性粒细胞这个组份数量减低,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,通常中性粒细胞偏低伴随着淋巴细胞升高。这种疾病属于自愈性疾病,主要是对进行生命体征的控制,要多注意休息,平衡膳食,如果体温过高,可以对症给予退热治疗。
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治疗,通常是抗感染的治疗。中性粒细胞具有免疫的调节的作用,具有趋化的作用、吞噬的作用和杀菌的作用。如果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,说明人体的抵抗力略微较差,容易发生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和发生泌尿生殖器的感染,如尿道炎。严重者可能出现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,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。
中性粒细胞比例低可能是由流感、麻疹、伤寒等传染病引起的。此外,它还可能是由一些血液疾病引起的,如再生障碍性贫血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、脾功能亢进等,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中性粒细胞,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数量,进而导致百分率低。另外,在一些肿瘤疾病中,化疗和放疗时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也很低。
血常规中中性粒细胞含量低的原因有很多。首先,不必担心中性粒细胞数低。它们都是由身体抵抗力下降引起的。建议定期检查。如果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,考虑有病毒感染、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流感病毒感染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干燥综合征等。严重的患者也被认为是由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,如癌症患者放疗或化疗后。同时,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也会有明显下降。建议及时进行骨髓检查。
中性粒细胞计数的绝对值偏低需要看是否会造成明显的身体危害,如果绝对值计数达到0.5/L以下或者是在1.0/L以下,这个时候的感染风险会比较高,可以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来进行治疗,它能够短暂的升高中性粒细胞。
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数量是在4~10×109/L,低于参考值称为白细胞减少,白细偏低可能是感染了病毒,如感冒、传染病等。中性粒细胞偏低,可能属于淋巴细胞偏高造成的相对偏低也有可能是流感病毒感染,慢性理化损伤,再生障碍贫血,某些寄生虫病等。
中性粒细胞偏低淋巴细胞偏高,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减少,淋巴细胞增多。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。多喝水,注意休息,如果真的是感冒引起的,可以吃一些抗病毒药物,这几天尽量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。如果没有不适症状,没有特殊治疗,你可以一段时间后复查一次。
中性粒细胞也称为中性白细胞,是血液中血细胞成分之一,中性粒细胞(neutrophil,NE)是白细胞的种,细胞核呈现分叶状或杆状,胞浆内充满中性颗粒。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,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后,进入血液或组织,具有趋化性和选择性吞噬作用。
为数量最多的白细胞。占白细胞50-70%,细胞直径10-12μm。核呈深染的弯曲杆状(马蹄铁形)或分叶状,分叶核一般为2~5叶,叶间有纤细的缩窄部相连,正常人以2~3叶者居多。核的叶数与细胞在血流中停留的时间成正变。当机体受细菌严重感染时,大量新生细胞从骨髓进人血液,杆状核与2叶核的细胞增多,称为核左移;若4~5叶枝的细胞增多,称为核右移,表明骨髓的造血功能发生障碍。
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,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核,胞浆内含有大量既不嗜碱也不嗜酸的中性细颗粒。这些颗粒多是溶酶体,内含髓过氧化酶、溶菌酶、碱性磷酸酶和酸性水解酶等丰富的酶类,与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关。
鄂ICP备2020020502号-12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