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乳性黄疸的症状为,母乳喂养4到7天后新生儿出现肤色偏黄,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的时间范围内,吃奶好,粪便色黄,尿色不黄,不影响生长发育,肝脏不大,肝功能正常,没有肝病及溶血的现象。
如果只是轻微的黄疸过高,通过药物就会有所缓解,对婴儿的生长发育也不会有什么影响,有可能对婴儿的大脑中枢系统造成损伤,严重的也会导致核黄疸出现对婴儿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,所以有黄疸出现时,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喝一些药物来退出黄疸。
生理性黄疸不会影响婴儿健康,是ABO溶血引起的,生后7天开始出现,可以蓝光照射在了4-5天,产后一个月会痊愈,不会影响孩子发育;但是病理性黄疸,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害,脑损害等。
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,在出生7~10天后会逐渐的消失,如果黄疸持续加重,就要及时治疗,要引起家长的重视,神经系统的损伤,容易损伤患儿的大脑,导致一些不可挽救的现象,出现黄疸要及时的查明病因,积极的进行治疗,以免耽误病情。
答: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。现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类。前者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近,认为主要与母乳喂养不当,摄入不足有关;晚发性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,常发生于生后1~2周,可持续至8~12周。一般认为,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(经过检测确认),活性高。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,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,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,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,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,吸收增加,即出现母乳性黄疸。
母乳性黄疸除皮肤黄染外,宝宝情况良好,反应好,吃奶好,大小便正常,体重增长良好。经停喂母乳2-3天后,黄疸明显消退。在整个黄疸期间,黄疸无加重,无退而复现的现象,宝宝无呕吐等就不需治疗。
黄疸高婴儿的皮肤可能会出现黄疸,有的会出现粘膜和巩膜的黄染。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,生理性的黄疸一般出现在出生后2天,半个月左右会自然消退。而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比较多,如果黄疸出现时间长,一定要到医院就诊,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。
宝宝如果有黄疸的话,需要晒太阳,最好要在早上十点以前,傍晚四点以后晒太阳比较合适,因为在太阳最热的时候,容易把皮肤晒伤。另外,晒太阳,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和生殖器官。但是要记得一次性不要晒太长的时间,一天可以晒两次,也要适当喝水,多排尿。
母乳性腹泻对宝宝有一定的影响,宝妈不吃生冷的食物可以改善。这种腹泻是不会影响宝宝的发育情况的,但是宝宝可能会有点难受,要定时地更换尿片,清理好宝宝的屁股,保持干爽的状态。
婴儿吃母乳不会对大人产生不好的影响,相反婴儿吃母乳可以促进产后妈妈的子宫收缩,还可以增进母子感情,减少妈妈乳腺疾病的发病率。再给婴儿喂母乳的同时,妈妈也要增加自身的营养。如果妈妈没有传染性病,还是建议母乳喂养,母乳更适合于宝宝的生长发育。
鄂ICP备2020020502号-16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