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孩子分床睡是很多的家长都不忍心,也十分不放心的一件事情,不过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相当的重要的,那么怎么正确的引导孩子分床睡呢,和孩子分床睡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,相信大家对孩子的哭闹也是相当的头疼的,小编为大家带来孩子分床睡的方法。
1做好心理暗示
在宝宝3、4岁的时候,就开始给宝宝一些暗示,把分床描绘成一件很光荣、值得庆祝的事情。比如:“宝宝,你现在也算长大啦!为了表示庆贺,你将要拥有一张精美小床啦!妈妈还挺羡慕你的呢!” 平时给宝宝读绘本、讲故事的时候,尽量选择一些跟独立、分床相关的内容。
2精心布置小床
小床买来后,跟宝宝一起,把小床布置得精美舒适,这样才能对宝宝有足够的吸引力。
不用急着跟宝宝分房,先让他在爸爸妈妈卧室适应一段时间,可以跟宝宝说明:“这么精美的小床,要不就摆在妈妈的大床旁边吧,这样妈妈也能多看几眼!”
3过渡要自然
爸爸妈妈平时提到分床时,语气随意一点,不要让孩子觉得紧张。另外,孩子的睡前故事环节要渐渐转移到小床上,争取能在小床上把孩子哄睡。
4鼓励和赞美
当孩子成功在小床入睡后,其二天早晨别忘了给孩子一些鼓励,让他知道,一个人在小床上睡是件很了不起的事。 还可以跟孩子约定好,比如在小床上睡一晚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励,连续睡3晚可以得到一个大奖励等等。
5克服恐惧
宝宝不愿意分床或者分房,多是因为害怕,毕竟动画片、电影里的怪物形象还是挺多的,会给孩子一些心理压力。
还可以跟孩子一起,给小床起个霸气点的名字,比如“神圣之舟”,帮孩子壮壮胆;孩子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喷瓶,装满水,叫做“神圣之水”;给孩子一个大点的毛绒玩具,叫做“宝宝守卫者”……总之就是给宝宝安全感,慢慢消解恐惧情绪。
孩子3岁以后可开始考虑分房睡,5岁左右最适合,但上小学后还没分房睡,就有些晚。当然,具体情况也要因人而异,要看孩子的心理年龄、胆量、独立性、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以及家庭的具体环境等因素。
3岁前分房睡:会损害孩子的安全感
“什么时候跟孩子分房睡,并没有标准的答案,但太早太晚都不好。" 至少要等到孩子满3岁后才考虑分房睡。孩子太小时跟父母分房睡会损害孩子的安全感。如果让孩子在3岁前跟母亲分离,孩子就可能会认为母亲没有了,或认为被母亲抛弃了,从而伤害到心灵。
对于不到3岁的孩子,由于自我完全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,没有了母亲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,孩子长大后可能会缺乏自信和安全感、疑心重、没有信任他人的能力等问题。
“为什么有的孩子在3岁前,会有一件特别喜爱的东西,如一个公仔或一条毛巾,每晚睡觉时一定要抱着睡?" 这是因为这个年龄孩子的脑海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母亲形象,于是,在孩子的潜意识里,这个公仔或毛巾就是母亲的象征,抱着它睡,就可以确保母亲不会离开。所以,即使很旧很脏了,你也很难从孩子身边拿走它。因此,让3岁以前的孩子跟父母分房睡,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
1、容易造成性早熟
在知乎上,记者看到有一位妈妈留言:女儿今年12岁了,但是出奇的早熟,经常跟社会的青年混在一起,据我所知,女儿的性经历已经超过了不止3次。一次在质问女儿时,女儿不以为然地说:“男女之间不就是如此吗?”当妈妈问道谁告诉她男女之间就该如此时,她直接回答“你跟爸爸呀!”
后来这位妈妈带她找了心理医生,才震惊地知道了真相。因为女儿和父母一直同床睡,到了9岁才分房,而对于女儿的误导是在5岁时,她在一天晚上无意间发现了父母之间的“动静”,误以为“爸爸妈妈在打架”。起初有些紧张,后来懵懂知道了大概是什么事后,女儿开始对父母的“动静”变得期待,甚至喜欢假装睡觉偷听“动静”。
那是女儿的“第一次”,当她被一名陌生男子诱奸了之后,妈妈一直不知道。女儿说并没有紧张、羞辱和恐惧,反而很淡定地认为“男女之间就是这样”。从此以后,女儿打扮得分外妖娆,在性方面也放纵自己。直到女儿将真相说出来后,爸妈都非常后悔和痛心。
还有一位网名“哎呦喂”的妈妈在网上留言,说儿子今年13岁,10岁的时候才和父母分床,家里还有一个16岁的姐姐。某天,妈妈发现女儿挂在阳台上的内裤被弄脏了,在她质问儿子时,儿子沉默不语。后来妈妈竟在儿子的手机里发现了不良视频,为此,她狠狠地凑了儿子一顿。
每当面对这样的问题,幼儿教育专家都是痛心不已。孩子因窥探性行为,过早地对性产生兴趣和幻想。父母跟孩子分房睡太晚,容易引发性早熟和早恋现象,这对孩子的性心理健康极为不利。如果孩子长期和父母同床睡,难免会接触到父母的身体,对一名2岁的孩子而言,这种触摸可能会产生安全、温暖的心理感受。但是对于一个大孩子来说,却可能会产生自然的生理反应,而且父母之间的性生活也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。
专家表示,在和孩子分房睡之前,父母不要让孩子看到夫妻房事,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,特别是到了孩子青春期表现的最为明显,夫妻的行为会造成孩子的性早熟。
2、容易让孩子
产生恋母或者恋父心理
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差不多有妈妈高了,但还是被要求和妈妈牵手,或者亲亲妈妈脸颊。如果孩子已经长大还是和父母有过多的亲昵行为,这可能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不正常的依恋关系。
特别是对男孩子,妈妈应该适当地减少亲昵的行为,比如过多地亲吻、拥抱或者抚摸身体等。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要让孩子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,不需要妈妈像对待婴儿那样对待自己,即便如此,妈妈还是爱着自己的,这样能很好地淡化孩子对妈妈的依恋,对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帮助。
3、过度依赖家长,独立性差
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那些长期和爸妈或者爷爷奶奶睡的孩子独立性要差一些。
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,女儿断奶以后就一直和奶奶睡,因为老人娇惯,到现在都上小学了,衣服还需要大人给穿脱,吃饭有时候不好好吃,奶奶就追着喂,妈妈认为有问题,每次说起来,奶奶都说没事,大了就好了。总之,独立性很差。
鄂ICP备2020020502号-12 All rights reserved.